【國務院】促使微型電動汽車健康發展
“與新能源汽車不同,微型電動車沒有補貼,其產銷量完全靠需求端拉動,如果一旦政策落定,在短期內微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確定性要大于新能源汽車行業。”
2017年的“兩會”已經結束,汽車行業中無疑在國家政策的提攜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升溫,人大代表的兩會提案也聚焦于此,并不斷傳出行業的利好消息。
2017年年初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多位專家曾呼吁以市場機制為導向,正視微型電動車發展。其中,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的觀點比較有代表性,他認為:“微型電動車可以更好的讓農村從燃油化向電動化過渡。”
2017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呼吁“盡快出臺低速電動車分類管理辦法”。兩會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采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其中針對微型電動汽車國標制定問題向中外媒體明確表態:必須以促進其健康發展為目的。
微型電動車發展迅速
自2008年中國較大規模出現微型電動車以來,在山東、河北、河南、江蘇、浙江、湖南等省的三四線城市、城鄉結合部及廣大農村市場興起了微型電動車,2016年僅山東省微型電動車的產銷就突破了60萬輛,2010年,山東的產銷還只在1.8萬輛,短短6年的時間增長了30多倍。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微型電動車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20萬輛。從2014年到2016年,微型電動車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50%以上。
微型電動車主流價位在2萬~3萬元,占到整個市場80%以上,智哥推算,2016年,微型電動汽車的市場規模大概在300億元左右,微型電動車沒有政府補貼,僅靠自發性需求,其市場潛力可見一斑。按照2020年千人保有量10輛計算,2020年年產量將突破200萬輛,加上充電設備、電池等外圍產業,其產業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不是問題。
微型電動車值得投資
目前,在三、四、五甚至到六線城市城郊及鄉鎮農村地區將會是微型電動車的主要消費市場,市場規模超千億。與新能源汽車不同,微型電動車沒有補貼,其產銷量完全靠需求端拉動,如果一旦政策落定,在短期內微型電動車行業的發展確定性要大于新能源汽車行業。
存在即合理立法的急迫性
自去年10月,多部委聯合上報的《關于低速電動車管理有關問題的請示》提出“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整體思路被國務院批示同意后,微型電動車標準的制定被提上日程。
2016年國家在發展新能源汽車上從補貼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了上千億資金,新能源汽車銷量才僅為50.7萬輛,而微型電動車沒有補貼和政策的支持下是120萬輛,消費者的認可同樣讓低速電動車擁有了強大的市場生命力。
實際上,微型電動車近幾年也逐步進入了行業升級之中。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累計有山東、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安徽、山西、貴州、遼寧12個省的28個市(縣)出臺了低速電動車管理辦法,在路權、牌照、續駛、里程、時速、質保期等方面做了相關規范,允許合規范的微型電動車上牌上路。
“新業態的成長也倒逼了政府職能轉變。確實,這些新業態很多是過去未知的,對此,我覺得有不同爭議是正常的,我們還是要以開放的態度、包容的理念審慎監管,促使它健康發展。”李克強總理說。實際上,只要建立起明確的準入門檻、行業標準和監管體系,消費者自然會選擇質量可靠的產品。